首页 资讯 正文

时评:合福十载汽笛鸣,长三角共绘新景程

体育正文 211 0

时评:合福十载汽笛鸣,长三角共绘新景程

时评:合福十载汽笛鸣,长三角共绘新景程

这(zhè)几天,安徽文艺界都在关注一件事情:黄梅戏大师严凤英故居是否能够保留下来(xiàlái)? 将“黄梅戏大师”这一称谓(chēngwèi)冠在严凤英名字之前是当之无愧的,她完全当得起这样的评价(píngjià)。 严凤英(左)、王冠亚合照(hézhào)。 这个(zhègè)名字曾伴随着(zhe)我(wǒ)的成长过程:人们一提到安庆(ānqìng),就必然要提到黄梅戏,一提到黄梅戏,必然就要提到严凤英这个名字,安庆黄梅戏正是凭借严凤英的表演为天下知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官方对她的定位是这样写(xiě)的: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的发展(fāzhǎn)缔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都因她的演唱而闻名遐迩。 据安徽本地媒体近日来的连续报道(bàodào),在合肥市桐城(tóngchéng)路140号大院里,一栋三层红砖楼满身岁月的痕迹,三楼的一套三居室曾是(shì)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和著名编剧、导演王冠亚夫妇的家。严凤英曾在这里居住十多年,期间主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yìshù)精品,也在此度过了人生(rénshēng)最后的时光。 严凤英(yánfèngyīng)位于合肥市桐城路的故居。 作为老旧小区整治项目,这栋居民楼即将被(bèi)征收改造。严凤英的(de)家属目前已经与安徽名人馆初步达成捐赠意向,故居中严凤英与王冠亚(yà)的藏书、信件、照片等遗物将捐赠给博物馆。 除了严凤英(yánfèngyīng)夫妇,这栋居民楼里还居住过众多安徽文艺界尤其是艺术界的(de)著名艺术家。可谓“一栋三层小(xiǎo)红楼,半部(bànbù)安徽艺术史”。所以,安徽文艺界人士呼吁,除了妥善保管严凤英的遗物外,这幢作为安徽艺术史见证的三层小红楼能否改造成专业博物馆完整保存下来? 连日来,我看到了(le)安徽当地媒体的(de)多篇报道和文艺界人士长篇累牍的历史回顾,写得都很感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见安徽文艺界人士的一种温情在:大师虽已离开我们(wǒmen)五十多年了,但大家都还怀念她。 从严凤英历史贡献出发呼吁保留其合肥故居当然(dāngrán)是一种很重要的角度,但我更愿意从另一个(yígè)角度出发来谈这个问题。 我的角度很简单,就(jiù)四个字: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xìn)”这一成语源自《史记·商君列传》。战国时期,商鞅(shāngyāng)在秦国(qínguó)推行变法,恐百姓不信新法,遂于都城南门立三丈之木,宣布“有能徙置北门者(zhě)予十金”。民疑其诈,无人敢动。商鞅将赏金增至五十金,终有一人试之,果得厚赏。自此,秦国百姓皆知政令之重、官府(guānfǔ)之信。商鞅凭借一根寻常的木杆,撬动了变法的齿轮,立住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在历史长河中(zhōng)留下了“徙木立信”的佳话。 近年来,各地都在呼吁尊重人才、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zhùlì)成才。人才如何树立对呼吁的充分(chōngfèn)信心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jiùshì)看一地对于过往大师级人才的态度、对其遗迹的保护和纪念程度。 留住严凤英在合肥的(de)故居就是这样一种“徙木立信”精神的充分体现:严凤英为黄梅戏、为安徽艺术做出(zuòchū)了巨大贡献,她就值得享受(xiǎngshòu)这些尊崇。如果有下一个“严凤英”,也享受同样的礼遇。 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安徽文艺界人士一定(yídìng)能够从这种尊重大师、竭力(jiélì)守护大师遗迹的行为中感受到(dào)温暖,一个文艺创作的良好氛围慢慢就形成了。 人才经常(jīngcháng)会成群结队连续出现,原因无他,氛围使然。 这就是严凤英合肥(héféi)故居为什么值得保留的原因。 (作者陈良(chénliáng)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xīnwénbù)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duō)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时评:合福十载汽笛鸣,长三角共绘新景程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